去年我是第一次作为志愿者参加“好校长成长计划”,带的是来自四川青川的队伍,我和好校长们一路走一路聊,其中一位校长的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谈的是工作,作为一位老师,他当然要教育学生们要好好读书,没想到的是,一个孩子反问他:像我们这样的人读书有什么用?又不可能考上大学。
十一二岁的孩子都能看清楚的现实问题,我们这些成年人难道不知道吗?去年好校长成长计划结束后,我又专程跑了趟青川,一些校长很坦率的对我说,很少有人来关注我们,因为在这里上学的绝大部分孩子,未来一定不是所谓的“社会精英”,我们的工作是教会他们三件事:基础生活技能、社会道德观念、如何与他人相处。
我听了非常感动,这里的政府、校长、老师已经在全力以赴的在做事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建设的非常好,但是地区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
孔子说过“有教无类”,现在我们能做到让绝大部分适龄的孩子受到教育,但孔子还说过“因材施教”,怎么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和公民,我们能做的还很多。
当时我在一所学校里看到一座漂亮的图书馆,问校长里面有多少书,校长说有6000册。这还没我家里的书多,但这个学校里有大概800名学生。
回来之后我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EMBA班上,组织了捐书的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也不止是青川,我们的一个个书架送到很多地方的学校,放到走廊、餐厅里甚至操场边,让孩子们能随处可见,随手翻阅。
走上戈壁的,有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我想其中也有很多碰到和我类似的问题,最发愁的是人才,包括工人和公司职员都是如此,考试能力强,做事能力差。招到企业里,很多简单的事也要现学现教。
这只是个表象,根源还是教育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太看重所谓的“成功”了,只有比例很少的人能上大学,能上好大学,那些上不了大学的孩子,好像自然地成为了“失败者”,所以才会有十几岁的孩子反问校长,校长却很无奈的现实。
金钱和财富不是坏东西,我们当然要追求好的生活,偏远地区的孩子同样如此,但它的来源和如何使用同等重要,我们的教育,应该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精神追求,凭借自己的诚实劳动赢得尊重,在社会上标记自己的位置。
中心城市和偏远地区相隔并不遥远,孩子们也都是一样的,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后再和他们一起学习如何做好对的事情,这样的话,整个社会才会更积极、更向上、更阳光。我们身处在同一个社会里面,教育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如果做不好,我们都会付出代价。
如果暂时做不到,也至少不能轻易地否定他们。“好校长成长计划”最吸引我的是四个字:“偏远地区”。为什么?因为那里的孩子就容易被忽视,他们处于教育中相对下层的位置,却代表着“不成功”的大多数。
我们应该更关注和参与到这些孩子的教育之中,“好校长成长计划”就抓住其中的关键点——深入偏远地区,帮助每一位好校长建设一所好学校。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和个人,完全可以通过公益的方式,多参与一点。现在我和同学、公司在公益方面主要做教育方面的工作,当然也有很多参与公益的方式,在我看来,其中不少是“把水浇在了叶子上”,关注教育则是“把水浇在根子上”。
出于各种原因,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和我们预想的差距还很远,一个书架也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问题。想改变一些现实确实挺难的,现在我们和好校长们一起走在“玄奘之路”上,回头再想想,我们的目标确实大,大的过玄奘么?我们的资源也确实少,少的过玄奘么?
当年他只有随身行李,冒着危险偷渡出关,只身穿越800流沙,学成回返中土,完成译经大业。我想我们一直坚持做对的事,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肯定可以解决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