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绸之路”到“玄奘之路”,河西走廊留下文化求索的足迹和智者思考的回响。为充分发挥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参赛人群的影响力,弘扬敦煌历史文化和文化公益理念,在第十八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之际,由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玄奘之路组委会主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玄奘之路文化与公益论坛就“公益力量与ESG践行”破题论道。
2023年3月20 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报告(AR6)指出,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不平等且不可持续的能源和土地使用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现在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 摄氏度。这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和强烈,使全球各个地区的自然和人口日益陷入危险之中。
“ESG投资制度鼓励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应对人类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包括了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污染、贫富的差距等等。”芮萌表示,市场自发的ESG投资,是对将近一个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日益积累的市场失效现象的一种主动纠错机制。
2004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UNEP FI)联合其它机构首次明确提出ESG投资概念,并认为其是影响股东长期利益的重要因素,ESG成为系统化考察投资标的非财务因素的标志。目前,ESG 已经成为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再到公司治理不同层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
第三届玄奘之路公益与文化论坛合作伙伴授牌
“在以往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的一些外部性成本是不计入在自己的资产负债平衡表中的,比如向环境排放的这部分,最终由社会和环境买单,是人类所处的社会与环境给企业排放行为买单。”吕建中认为,在如今的ESG时代,这一部分对外部造成影响的排放需要计入到企业的成本当中,对企业绩效的衡量带来影响。企业的绩效衡量也从单一财务价值的衡量向综合整体的价值的衡量演进。
作为买方市场专家,汪洋表示,资本市场正逐渐由问为什么要做ESG转向怎么去做ESG,“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关注ESG因素,他们愿意将资金投向具有良好ESG表现的企业。”汪洋认为,对企业和资产管理人来说ESG的践行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投资者在研究中正在逐步整合ESG的要素,随着ESG数据透明性的提高,也使个人变得更加了解他们的投资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但,“ESG第一个难点就是成本的问题”马江伟说。作为一线的企业家们来说,企业采取可持续性举措可能需要企业增加成本,企业需要权衡ESG投资的回报与成本。此外,ESG作为舶来品,也可能因国际企业和中国企业之间的差异而引发挑战。
北京市戈友公益基金会与玄奘之路组委会联合13家院校共同发起倡议
“企业家要开始学习这一门新的商业语言,这是在重新定义企业与社会的边界。”作为商学院的资深教授芮萌表示。
ESG是商业逻辑和社会逻辑结合的思维与实践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余年,在争取经济效益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也带来环境破坏和社会等级差异的公平问题。当下,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促使企业的战略在围绕增长和发展两个维度寻找平衡点,“这一平衡点就是以ESG作为手段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吕建中认为,企业真正能够保证自己在增长和发展这个维度上稳健前行,必须把企业的战略设计到由社会、环境和经济三个维度组成的新型战略空间里面。
但为迎合ESG评级需求,有些企业试图虚假宣传或洗绿,而不真正采取实质性行动,“这可能会损害ESG投资的可信度。”汪洋表示。当然也有些企业家做一些对社会友好的事情,以弥补自身在传统空间战略设计的不足所带来的缺陷。“但如果战略本身是错误的,补丁打得再多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吕建中认为,真正的战略应该是整合的方法,也就是将对社会价值的创造,对环境保护的效益和企业不断增长与发展的稳健性结合在一起,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并推动生态和谐, “由此才能够为企业形成一个稳健、有效率、公平和透明的经营进程。这也是ESG与CSR所带来的最大的区别。”
目前,全球瞩目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已严重偏离正轨,只有 12%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仍在正轨上。接下来的七年内,必须采取更有力的行动,才能在2030年之前实现目标,正如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所指出的,一扇狭窄的机会之窗仍然敞开着,但一秒钟也不能浪费。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三种主要的力量,社会、企业、政府能不能够结合在一起,产生协同的效应,决定了这个社会进步的走向和实践进步。
“商业的逻辑是要追求不断的、可持续的、稳健韧性的增长和发展,公益是基于一种社会逻辑推动可持续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这两个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结合点就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吕建中认为,新型战略公益与可持续商业的融合,需要企业找到自身核心价值,并将社会的痛点转化成为适应企业增长和发展的市场机遇;需要公益组织更加敏锐的发现未被满足的深层次社会需求、未被利用的资源,通过要素重组优化配置,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性地解决社会及环境的问题。汪洋认为,社会力量还可以通过选择支持符合ESG标准的投资和产品,将资金引导到负责任的企业和项目中,从而推动企业改进ESG实践。
第三届公益与文化论坛“公益力量与ESG践行”现场花絮
公益组织作为社会当中发挥着最积极、最有能量、最有热情的互补,因ESG被赋予时代的使命,因此必须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了解商业运作的同时,突破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限制,一方面透过准确、可靠的ESG数据和信息监督企业行为,一方面建立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彼此的协同发展。
可持续商业与公共利益的融合
现阶段,国内获得可靠的ESG数据仍然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型企业和非上市企业,需要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等每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去努力。”王雨蕴说。“这其中社会力量在推动ESG实践方面的作用尤其重要。”汪洋认为,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坚定的承诺、有力的声音和创新的方法来推动企业改进ESG表现,促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可持续性的重要性。